(资料图)
官渡龙舟 蓄势待发
文化搭台、经济唱戏
龙舟、嗍螺两大传统IP相融共生
助推官渡镇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
“嘿呀!嘿呀……”6月19日,官渡古镇,雄浑的号子和激昂的鼓点从大溪河上传来。
端午佳节临近,官渡镇第22届龙舟嗍螺文化节将在6月21日拉开帷幕。届时,官渡镇8支参赛队伍将在大溪河上一较高下。连日来,各支参赛队伍都在厉兵秣马、抓紧训练。
龙舟穿梭、号子震天,吸引了两岸和老桥、新桥上的行人驻足,不时发出“加油”声。“赛龙舟,才算得上过端午节,官渡人年年都爱看。”居民陈红荣带着小外孙女来到桥头,为龙舟队呐喊助威。
昨天上午,本报记者赶到官渡镇,了解龙舟队的训练和赛事准备情况。文化搭台、经济唱戏,官渡镇正在计划整合资源,推动龙舟、嗍螺这两大传统IP相融共生,带动全镇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文/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时茂刘谢禹彭红霞
现场探访
8支队伍排班训练,队员信心满满
19日一大早,官渡镇大溪河段的龙舟码头就人头攒动。根据赛事安排,当天上午是新云山村和竹山村参赛队的训练时间。
“快、快、快!大家抓紧时间,多划几圈。”新云山村第一书记许复平站在码头边,扯开嗓门吆喝,鼓励大家再接再厉,“总共就两条船,8支队伍排好了班,轮着上船训练,所以必须在自己的训练时间内多练习。”
官渡镇新云山村的队员们正在训练,只见队员们干劲满满,在大溪河上劈波斩浪。
新云山村往届比赛的最好成绩是第四名,今年他们的目标是“保三争一”。
“不但要赛出好成绩,更要赛出我们新云山村的凝聚力和精气神。”新云山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姜时波话语里满是斗志。为了争取更多的训练时间,早晨7点20分,他就组织队员上船开训了。
一条龙舟配备22名队员,加上船头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,总共24人,而参赛队伍的大名单一般都超过了30人。“往年我也上船,今年轮不上了。”姜时波笑着说,上船的全情投入训练,替补的忙前忙后搞好后勤。
划龙舟运动量大,队员们满身大汗,但都信心满满、热情四溢。烈日当空,两岸的树阴下聚集了提前“探班”的民众,龙舟从眼前划过时,加油声此起彼伏,有村民称:“比过年的人气还旺些。”
作为龙舟赛项目负责人,官渡镇党委委员、政法委员谢坚介绍,龙舟赛赛道为600米,贯穿官渡古镇的核心景区,也是古街最繁华的一段。“这是赛龙舟的传统河道,不但方便两岸群众观看,并且水深都在2米以上,符合赛龙舟的要求。”谢坚说,龙舟赛将在21日上午开赛,预计下午3点左右产生冠军。
在比赛开始前,各支队伍还将列队游行,展现各村风采,仪式感拉满。为了确保安全,此次赛事还专门配置了两艘用于救援的冲锋舟,并安排了应急救援队伍随时应对突发情况。
“所有参赛选手均要穿着救生衣,并且购买保险。”谢坚说,比赛当天,岸上和水面均会安排安保人员进行巡护,确保参赛选手和观赛群众的人身安全。
激情回顾
划了30多年龙舟,“戒不掉”
结束一轮训练靠岸,新云山村的龙舟队员邓德明大口灌下了半瓶矿泉水,有的队员更是直接将整瓶水从头浇下。
“划龙舟有瘾,戒不掉的。”今年54岁的邓德明在当地的花炮厂打工,每天有300多元的收入。一听筹备龙舟赛,他二话不说就请了假,“同事们都说我放着钱不赚,去划什么龙船,他们不懂,哈哈。”
官渡镇第22届龙舟嗍螺文化节将于6月21日拉开帷幕。连日来,各参赛队伍都在抓紧训练,积极备战龙舟赛。记者彭红霞
邓德明回忆,从小他就目睹父亲在大溪河上赛龙舟。17岁那年,邓德明跃跃欲试登船,不料被赶下来了,“那些老把式嫌我力气小。”他还记得,当时没有专业的龙舟赛船,比赛用的船就是普通的渡船或运砂子的木船,宽度接近两米,笨拙不堪,但并不影响大家的激情。
此外,渡船船舷比较高,划手们比赛时必须紧贴着船舷半蹲,俯下身子才能划水。一场比赛下来,很多人小腿都被船舷磨破皮了。但大伙苦中作乐,甚至有达浒镇的队伍从上游划船来比拼。
往后这些年,每到端午节前,大家依然踊跃响应、争先参赛。“比赛并不图什么,就是觉得这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传统,每逢端午就想划。”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第一次参赛,邓德明已经划了30多年龙舟,但依旧像个年轻的小伙一样,充满激情。
“早两年我还种了几十亩烤烟,为了参加比赛,临时请人替我做事。”邓德明指了指身旁的队友,他们来自各行各业,还有人临时从浏阳城区、长沙赶回来参赛。
“跑货运的听说有比赛,有订单都推了;家里种了菜的,邻居主动帮忙照看,让他参赛训练。”姜时波说,龙舟赛在官渡镇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,他在村(居)民代表微信群发出通知后,马上就有30多名村民报名参赛。
技艺接棒
年轻人登船,老一辈手把手传帮带
在官渡镇,划龙舟不仅仅是老一辈的喜好,年轻人也开始接棒。
记者在码头看到,训练队伍中,除了担当主力的“70后”“80后”,也不乏“90后”甚至“00后”的身影。
新云山村的沈汉平出生于2001年,是队伍里最年轻的参赛选手。
“上一届(2021年),我爸就给我报了名。”沈汉平说,当时他是第一次跟随村里的老把式参加龙舟赛,“很新奇,最开始是痛并快乐着。”
沈汉平回忆,刚开始划龙舟时,他只知道一味用蛮力,不但容易劳累,手臂、腰背酸胀,划桨的效率也不高。
“船上的老一辈都会传帮带,手把手教我们这些年轻人如何正确发力、全身配合。”沈汉平说,登上龙舟的,无论老少,大家都会将心聚拢在一起,跟随鼓点的节奏统一划桨、整齐发力,驱动龙舟在水面上如箭穿行,让他感受到了团结协作带来的震撼感和荣誉感。
为了将龙舟文化传承好,各界也不遗余力,每年都会有企业赞助参赛队伍矿泉水、饮料等后勤物资。为了冲击更好的成绩,2019年,竹联村特意出资购买了一条龙舟用于训练。“村民对于龙舟赛都非常支持,比赛当天,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前往现场加油助威。”竹联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吴敬芳说,龙舟赛是提升村里凝聚力的重要方式,也是村级集体荣誉感的集中体现。
文化传承
官渡龙舟赛已举办至22届,入选长沙非遗
鼓声起,龙舟发。在官渡人的记忆里,连接端午佳节的不仅仅是粽子香,更是赛龙舟时的鼓点和排山倒海的呼喊。
官渡镇文化站站长孔昭谷介绍,官渡古镇的赛龙舟习俗可以追溯到唐朝,相传是由当地的航运富商周水富发起,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关于划龙舟的传说。
“官渡古镇的石灰资源丰富,周水富抓住商机,造船大力发展石灰贸易,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豪。”孔昭谷说,由于古代航船的技术有限,事故时有发生。周水富组织杀猪宰羊、抛粽子、赛龙舟等方式祭拜龙王,祈求风调雨顺、航运平安,由此衍生的赛龙舟等活动也坚持了下来。
历朝历代,龙舟赛在官渡镇均十分盛行。新中国成立之后,官渡镇1950年便举行了龙舟赛。每到比赛日,大溪河两岸便人头攒动,热闹非凡。改革开放以后,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,龙舟赛更为昌盛,许多浏阳城区的居民都特意赶到官渡镇观赛。
“以1991年举办的龙舟文化节为首届计算,至今已经先后举办了21届,今年是第22届,以官渡民间文艺团作为项目保护单位的浏阳赛龙舟还入选了2021年长沙市第七批市级非遗项目名录。”孔昭谷骄傲地说。
盛会共享
把节会吸引的流量变为留量、人气变成财气
“龙舟嗍螺文化节”,正如其名,“龙舟”“嗍螺”两大官渡的传统IP将在当天同台“营业”。
根据节会方案,21日下午,在龙舟赛结束之后,“吃货”的比赛就将紧接着上演。100名通过网络报名的参赛选手现场比拼吃嗍螺的速度,角逐“嗍螺达人”的一二三等奖。奖品则是官渡镇的民宿、餐饮、旅游景点的代金券大礼包,且兑奖期限会拉长。
事实上,此次活动的奖品设置大有深意。
“龙舟是官渡镇的传统民俗和现代名片,群众的呼声很高。”官渡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陈慧娜介绍,历届龙舟嗍螺文化节对当地的消费增长都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。节会期间,官渡镇上的酒店、民宿往往一房难求,有的商店甚至连矿泉水都能卖空。
如何避免落入大多数节会“热闹过后是冷落”的窠臼?
在陈慧娜看来,当前文旅消费率先强劲复苏,龙舟嗍螺文化节的举行不仅是回应群众的期待,同样也承载着聚人气、促消费、塑品牌的寄望。
为了回应大家的需求,从本届龙舟嗍螺文化节的筹备之初,官渡镇党委、政府就旗帜鲜明地提出,要发挥节会对人气、客流的带动作用,扩大节会覆盖面,让更多商家、企业参与进来,把节会吸引的流量变为留量、人气变成财气,从而对官渡镇的美食、美景等进行一次集中推介。
“商家和游客的参与感都会更强。”陈慧娜透露,今年有上百家官渡特色餐饮、文旅单位、企业参与了进来,有的商家主动提出为前来观赛的游客发放代金券、提供奖品等,镇上知名的嗍螺餐饮门店也将开辟门店展区,让游客免费品尝嗍螺、“用嘴投票”。
此外,烟花秀和“村晚”也将融入本届龙舟嗍螺文化节。总时长18分钟的烟花秀将在大溪河上演,点亮古镇夜经济、彰显官渡金名片,为游客带来更为丰富的文旅体验。紧随其后的群众文艺展演,则由镇政府负责搭台,村民自行编排节目并登台表演,在6处舞台同步开启一场民间文艺“趴”。
对嗍螺的偏爱源于充满烟火气的生活智慧,对龙舟的激情是一种昂扬的进取精神。陈慧娜表示,未来官渡镇将重点做大做强龙舟和嗍螺这两大IP,放大文旅产业对镇域经济的拉动作用。同时,大胆破圈,计划推动官渡嗍螺与潜江小龙虾携手,依托浏阳市省级农科园的预制菜产业优势,积极开发官渡嗍螺预制菜品类,让官渡嗍螺标准化、产业化、网红化,引导官渡嗍螺走向更大舞台、拥抱更大市场、迎接更大可能。
关键词:
热门推荐
最新资讯